1925年5月,冉钧自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成归国,到上海接受中共中央让他回川建党的重任。6月初,冉钧回到重庆,在杨闇公、吴玉章直接领导下工作。同时,冉钧协助吴玉章创办了重庆中法大学,并在该校建立了重庆最早的基层党支部,从而奠定了党在四川发展的基础。
20天创办中法学校
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的“二次革命”失败,作为孙中山的追随者,吴玉章于1913年流亡法国,帮助蔡元培料理华法教育会事务。吴玉章归国后,与友人在北京开办了中法大学。
作为教育家的吴玉章,深知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对培养革命骨干的重要意义。当他奉命回川整顿国民党四川党务,面对烂摊子时,更加坚定这一主张。当时重庆还没有中共党组织,吴玉章就向重庆团地委提出办一所干部理论学校,专门培养党、团员干部。杨闇公十分支持,为了使学校合法化,吴玉章与教育界的友人协商,取名为中法大学四川分校。
1925年8月中下旬,中法学校开始紧张筹建,杨闇公、吴玉章让冉钧负责具体事务。校址选在嘉陵江岸的大溪沟,从城里到校区,有两条路可行。一条是水路,在临江门上船,逆嘉陵江而上,在大溪沟码头登陆。一条是陆路,出通远门,沿着嘉陵江边的梯道,穿过乱葬山坡,与水路登陆处汇合。
昔日的大溪沟是一条山谷,山涧汇入嘉陵江处是简易码头,名叫大溪沟码头。码头边有一条半里长的小街,临河处撑着简易吊脚楼,聚居着船夫苦力,附近的农民也来小街赶场,出售蔬菜和粮食。
小街的南面有山坡,坡上分布着树林和农田,风景宜人。那里是城里人郊游踏青的首选,城里富贵人家还在山坡上零星建有花园别墅,如大观花园、张家花园、谭家花园、懋园等。因其环境幽静,适合办学,冉钧等人来此寻觅校舍。毗邻张家花园的一座院子恰在招租,于是租下作为校本部。该建筑系一楼一底,周围有花园,竹林环绕。校本部设立于此,供教职员办公之用。
仅有一栋楼房显然不能办一所学校,于是在山坡上又租赁了两处民居,一处作为教室,一处作为学生宿舍和食堂。租赁这些房子的费用,大部分由杨闇公父亲杨淮清资助,冉钧通过其伯父冉君谷的社会关系,也募集了部分经费。筹建期间,冉钧每日上午在莲花池工作,下午到大溪沟处理校务,晚上就睡在校本部。
1925年9月4日,中法学校正式开学。学校从筹建到开学,只用了20天时间。吴玉章倍感欣慰,对冉钧刮目相看。他以校长的身份,聘任冉钧为学校教师。
1926年上半年,中法学校扩大办学规模,新租离校本部不远的一栋别墅作为校舍。由于校舍分布多处,需要规划连接的道路,同时需建设一个操场。在校务会议上,吴玉章提出上述想法,在经费紧张的状况下,请大家商量对策。
冉钧自告奋勇,提出由他联系设计人员,免费设计道路和操场。原来,冉钧的表兄况鸿儒曾经与他一道赴法,在巴黎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并取得工程师资格。回到重庆后,被刘湘任命为万县建设局长。
冉钧向表兄求助,况鸿儒慨然应允。经过实地勘测,况鸿儒很快拿出了设计方案,依着山势赋形的四条道路,连通中法学校的四处房舍;借助路边的花园区,营造出曲径通幽的效果;四条道路均能通到整个校区的中点,在中点处可规划操场。
这个设计受到大家的称赞,蓝图成为现实,中法学校有了标准校园。
振聋发聩的演讲
重庆中法学校的教师多为留日、留法归来的进步知识分子,如杨闇公、冉钧、童庸生、萧华清、漆南熏、赖正声等。学校第一批招收学员近300人,大部分系重庆及各地学校中因从事学运被反动当局开除的进步学生。
革命精英济济校园,中法学校成为当时四川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,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惊慌和忌恨。反动报纸以中法学校男女混杂为由,诋毁中法学校乌烟瘴气,“糟得很”,从而叫嚣“反赤”,反对“过激派”。
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和盲目追随者的污蔑,吴玉章安排冉钧就男女同校问题作公开演讲。
这是冉钧回到重庆后第一次公开演说,重庆各中学派来代表出席。他开篇即说:从社会人伦关系看,有男人就有女人,从学校教育看,有男同学,还应该有女同学,这样的学校才是健全的学校,社会上诋毁中法学校男女同班是重庆学校的始作俑者,这有什么稀奇呢?
接着,他举证:中国各类学校有男有女,可谓是五四运动开启的新风,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,主张招收女生,北大招收的第一个女生奚贞女士因此成为新闻人物,重庆的报纸也常常有奚贞女士的新闻转载,不为什么,因为凡是中国公民,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。为什么中法学校招收女生就“糟得很”?那是少数别有用心者的诽谤,不明真相的宿儒们以此断定“人心不古,世风日下”,实乃抱残守缺妄下断章。他又说,在文明的国度里,男女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,这就是文明。如果还在男权中心的陈腐空气里呼吸,将女子排斥在学校之外,这就是蒙昧!
冉钧还举出在法国巴黎大学旁听居里夫人讲座的盛况,对法国男女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娓娓道来。他大声疾呼:西方人一直反对中国过去的学校拒绝招收女生,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对合理的反对闭目塞听!
最后,回到实际话题,冉钧言词诚恳地说,中法学校是各界无私襄助创办起来的学校,以传授知识宣传真理为己任,这是一所开放的学校,提倡有教无类,欢迎各界监督,欢迎各种学生投考!
冉钧的演讲内容不胫而走,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。前来投考的学生里,不乏女生。这些女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藩篱,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。
为革命放下儿女情长
在中法学校的学生中,有个女学生极为特别,她叫刘英。
刘英毕业于川东高等师范学校,是冉钧家乡的一名小学老师。同时,她是冉钧姐姐冉敬德的同事,冉钧母亲给冉钧物色的对象。在母亲的安排下,二人在南岸家里见过一面。刘英容貌姣好,知书识礼,冉钧留学归来,年轻有为,可谓互相投缘。然而为了一心从事革命工作,冉钧不愿意立即接受这种安排,但是又不能公开违背母亲的一番苦心,故而没有当面拒绝。
刘英对冉钧一见钟情,于是“追”到中法学校,专门旁听冉钧的课程。
冉钧在高级班和夜校教授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理论课程,漆南熏在高级班讲授世界经济史,两位江津老乡一向交好。冉钧和刘英之间的微妙关系,被漆南熏窥出了端倪。
一次,漆南熏开玩笑说:“古有柳下惠,今有冉高镒(冉钧,字高镒),美女都追到课堂来了,你还在道貌岸然,摇首拒绝爱情,横眉冷对秋波!”漆南熏年长,冉钧素来敬重。挚友既然点破了,冉钧便不再难为情,遂请教该如何处理与刘英的关系。
漆南熏严肃提醒道:“从来没有哪本革命教义里主张革命者不结婚,如果你们是真爱,就应该结婚。如果你有不结婚的正当理由,也要向刘英开诚布公说明,决不能给她留下任何遗憾。否则,情感这把软刀子,会终生割痛伤害女人纯洁的心肠。”
经过漆南熏开导,冉钧找了一个机会,向刘英说明了“革命不成不结婚”的主张。岂料刘英是个外表文弱、内心刚烈的女子,表示自己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冉钧愿意以生命追求的主义,但非他不嫁。倘若冉钧遭遇不测,她定然以妻子的身份为他收尸!
刘英一语成谶,这是后话。
中共重庆支部首任书记
中法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,专为培养革命人才而创办,史称四川党史上的第一所干部学校。中法学校作为重庆学运的策源地,冉钧等成为了学运的领导者。
据中央档案馆、四川省档案馆编《四川革命历史文件汇集》收录的《团重庆地委致团中央报告——近半年来的学生运动》,从中法学校开班到1926年春季的半年时间,冉钧等人领导的学运主要有八个方面,举例一二。
改组“久不振作,有名无实”的川东学生联合会。冉钧等依照全国学生总会第七届代表大会的决议案进行改组,集体会员达到50多所学校,由进步师生担任成员单位领导,使得重庆学界绽放生机。
召集川东全道第一届代表大会。这是改组后的川东学联首次代表大会,会议宗旨是把“川东青年组织起来,在一个旗帜下面(川东学联)去为本身利益而奋斗,(为)国民革命努力,以完成历史赋予半殖民地下面的学生应有的工作和责任”。
声援“美仁轮案”。1925年11月7日与8日,美国商轮“美仁”号在重庆鱼咀和长寿瓦罐窑两地江面先后浪沉我木船四艘,淹死53人(内有川军官兵24人),并开枪射击,枪杀1人,伤9人,酿成“美仁轮案”。惨案发生后,重庆民众无比愤怒,抬着死者和伤者包围了美柯克士洋行,强烈要求当局和美国商轮,以凶手偿命,医治受伤人员,赔偿死者损失。冉钧等人即刻组织重庆后援会,提出了六项解决条件,通过川东学联呼吁全川学界声援,组织了49所学校学生游行示威抗议。在反帝怒潮下,“美仁”号从此不敢再行川江。
1926年1月,经党中央批准,冉钧组织成立了中共重庆支部,被任命为重庆支部第一任书记。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后,任组织部长。
1927年4月1日,冉钧被特务杀害,其遗体被拖到三圣坛庙门口示众。冉钧的家人闻讯赶来收殓,但敌人不许将其运走,家人只好将冉钧遗体草草安葬在两路口下的王家坡。
几十年后,相关人士多次陪同冉钧家人到渝中区王家坡寻找冉钧坟墓。但由于抗战时期那一带遭遇日机轰炸,加之以后城市的发展建设,烈士遗骨始终未能觅得。
冉钧于1925年5月回渝,重庆中法学校是他主要活动基地,在此度过了一年多短暂而精彩的时光。由于他过早倒在了革命道路上,其事迹细节鲜为人知。
作者:钟治德